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100字 > 记一次购物的经历

记一次购物的经历

2015-11-29 04:11:49 日记100字 来源:http://riji.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记一次购物的经历今天,天气晴朗,我和妈妈一起坐车去山腰奇隆购物。 进了超市的门,妈妈塞给我100元,说:“铭雅,妈妈去买菜,你自己去...

记一次购物的经历

今天,天气晴朗,我和妈妈一起坐车去山腰奇隆购物。 进了超市的门,妈妈塞给我100元,说:“铭雅,妈妈去买菜,你自己去买你喜欢的鞋子吧!”“好。”我同意了。我们进去后就各买各的了。我先登电梯去二楼,在放鞋子的柜台上,啊!好多鞋子,真是琳琅满目,让我眼花缭乱。我一眼看中了一双黄色的布鞋,一看多少码,啊,才28码,正巧一个售货员阿姨走过,我问:“这鞋子有34码的吗?”“没有。”阿姨说。我失望了,只好看看别的。我有看中了一双粉红色的布鞋,一看33码。能穿吗?我的旅游鞋都34码了。正在我犹豫不决时,售货员阿姨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说:“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吗?”我就拿着那双布鞋,坐在一把椅子上试了起来。呵!不大不小正合适。我对售货员阿姨说:“就买这双。”又有人来买鞋了。售货员阿姨指了指一个方向,说:“那有一个22号收银台,我听了,走向那儿,果真有22号收银台,收银员说:“65元。”我把100元给阿姨,阿姨找我35元,我拿着35元,提着装鞋的袋子,去找妈妈,妈妈正好过来找我,准备回家。我把35元交给妈妈。妈妈说哦:“铭雅,你长大了,会自己买东西了。” 今天虽然很累,可我却很开心。

记一次购物经历

星期日上午,我闲着没事干,便拿了20元钱去逛街。

我来到了地下商场,商场里人山人海,十分热闹。选购物品的,跟老板讨价还价的,提着中意的物品欣然穿梭于人群的,真是各得其乐。

我随着人流来到了一间精品屋,只见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这些商品的外形很特别,名字也很奇怪,我一眼就相中了名叫“怪盗”的小猪娃娃。这只小猪娃娃身穿黑色的大衣,头上戴了一项别致的黑帽子,脸上戴了一副黑色的墨镜,手上拿着一根文明棍,可爱极了!我对这只小猪娃娃爱不释手,于是我便向老板询问它的价钱,老板说:“小朋友,好眼力呀,这只‘怪盗’售价68元,不过本店就只剩最后一只了,便宜卖给你。一口价,18元!”我听了心想:哼!你这不是商家的惯用的手法吗?想蒙我,没门!看我怎么砍你。我假装央求地说:“老板,可不可以便宜一点呢?”我话音未落,就听那老板不耐烦地说:“喂!这可是本店最后一只了,你说,给多少钱?”我说:“14元!”那老板狡诈地笑了笑,说:“小朋友,这本身是最便宜了,我都亏了血本了。14元钱卖给你,你不是叫我去跳楼哇!最低价,16元钱。”我心想:算你狠,不过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我看你怎么逃出我的手掌心!于是我放下小猪娃娃,假装气愤地说:“哼!我就不信只有你这里才有,我到别处买去!”果然不出我所料,我刚走出店门,就听到背后老板无奈的声音:“14元就14元,成交吧!”我转身回去,付钱买下了心爱的小猪娃娃。

走出地下商场,迎接我的是灿烂的春阳,婀娜多姿的道旁树,我心里不知有多惬意!作文

一个中国女孩的旅英生活(转载)

写在前面

回到中国已经3天了,时差在调整之中,但我的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脑海中想的还是在英国发生的一点一滴,是该好好整理一下思绪了。

虽然已经去过不少国家旅行,但这次的英国之旅非同寻常,毕竟是独自旅行,没有了父母的陪伴,独自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心中的孤单和无助是不能避免的,但值得庆幸的是在英国我遇到了一群那样真诚而友善的朋友,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肤色,讲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兴趣和爱好,但大家的心灵是相通的。也许这就验证了那句“出门靠朋友”吧!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在英国和朋友们之间发生的那一点一滴:为了租到一栋满意的房子,可以同Jay一起步行穿梭于整个Watford镇;在口语课上与Wilber“并肩作战” 和John(口语老师)理论关于八国联军侵华问题;在与Aymen分别前的一个小时偶然聊起生日问题,发现大家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Twins”时兴奋的在机场候机厅又蹦又跳……

就在我刚从机场回到家的时候,马上接到朋友从英国打来的国际长途,问我是否安全到达,心里一阵感动,突然感觉应该写一篇文章了,写写我在英国的一点一滴,写写那些关心帮助过我的朋友们。这篇文章是以专题的形式写成的,除了我个人的感受和经历以外还有不少内容在介绍英国的风土人情。因为我想通过这篇文章让更多朋友了解英国,喜欢英国,也希望下面的这些文字能对那些即将赴英留学的朋友有所帮助……作文

最后,我要谢谢我的爸爸妈妈,谢谢他们这十六年来对我的培养,给我创造出那么多出国开阔眼界的机会;谢谢那些关心帮助过我的英国的朋友:Gay、Andy、Xixi、Feng、Willber、Yizhen、Ning、July、Tim……谢谢West Herts college的老师们:Sue、Zhou、John、Andy…… 谢谢济南华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的老师们给我创造的赴英机会。

一、初来乍到作文

现在是伦敦时间晚上9:05,可是外面还是亮堂堂的犹如白昼,也许是某种地理现象的原因吧,不过暂时我还不想研究它,只想蒙头大睡一觉。

躺在沙发上,回想一天来的经历,时间真是一眨眼就过去了。12号上午还在北京机场,13号的下午已经躺在英国的沙发上了。第一次离开家这么久,独自出国留学,虽然原来经常出国转转,但那时是有父母陪着呀,我知道他们心中有很多的不舍和牵挂。昨天在上飞机前还和妈妈打打闹闹,说说笑笑,可是我们都知道,大家是故意避开那个伤感的话题不谈而已。当我在候机大厅最后一次和妈妈通话时,她没有说再见就把电话挂断了,我知道妈妈哭了,但不想让我听到。

我乘坐的飞机是英航BA038航班,型号波音777,宽敞和豪华不用说 ,每个座位的靠背上都有一个12寸的小电视,有18个台可供选择:《猫和老鼠》、《恐龙》等影片在连续不断的播放,当然还有12个电台节目可以用耳机收听,那都是正宗的BBC。所以12个小时的飞行绝对不会感到无聊。

由于英国的气候不是很稳定,所以在最后一个小时的飞行中遇到了强大的气流,上下颠簸很厉害,不少人都吐成一团,还好我事先做了准备,没有吃太多东西,所以没有到吐的地步,但是脑袋里像是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晕的厉害,还好有那位长的像极了豆子先生的英国绅士在旁边一直冲我微笑。

出关很顺利,没有像事前想象的那样检查健康证或是仔细盘问一类的事情,只用了10分钟。当我推着行李走进接机大厅时终于松了口气,但是马上又紧张起来学校里来接机的老师竟然没有到!我推着行李来回找了好几趟都没有,只好坐下来等。1个小时过去了,那几个应该早就见到的面孔还没有出现。一位一直站在我附近的男孩子走过来问:“还没有人来接你吗?我看你不用等了,英国人不守时是出了名的,我看你还是自己走吧”。 什么?我自己走?我马上就无奈了:“我是第一次来英国,所以……”“什么?”这下该他无奈了:“你第一次来?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呀,很老道的样子嘛!等了这么久都不紧张不害怕?”我笑了。这时他主动拿出手机,帮我拨通了接机老师的手机,“她说车子坏在路上,你还需要等一个小时”。“啊?不过没有关系啦,联系上就放心了!”这时那位男孩接的朋友来了,他向我说了一句:“Good Luck!”之后便和朋友离开了,我这才想起自己连句:Thank you 都没有来得及说,不管怎么说他也是我来英国后第一个帮助过我的人呀,有机会再见到他时,一定要好好谢谢他!

一个小时以后,终于看到Tim向我飞奔过来,还有Xixi和Sue,老乡见老乡,感觉真好!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报平安时,他们说还以为我飞到北极看海豹了呢,这么晚才打电话。哎!他们哪里知道我这边的状况呢?

又是一个小时以后我们到家了,由于现在Host Family(寄宿家庭)很难找,所以我只能暂时住在中国学生公寓里。July姐已经做好了丰盛的晚餐在我看来已经很丰盛了:可乐火鸡,红烧茄子,西红柿炒鸡蛋……可能在国内这些算不上什么,但是不要忘了这是在英国呀,感觉好幸福!

想到明天就应该去学校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兴奋。

二、在West Herts College的日子

早上一睁开眼睛,发现太阳已经晒到屁股上了,Oh, my god!开学第一天,我可不想迟到,匆匆忙忙的穿好衣服,带上手表,什么???才5:20 ?当即就想晕倒。我真是被英国独特的气候现象所折服,这里的阳光竟然这样留恋于大地,而且永远都是那样饱满!

我所就读的West Herts College是英国最大的五所公立院校之一,由于我来英国的时间是暑假,所以只能去语言学院读暑期英语。真的很羡慕英国的学生,可以在这样舒适的条件里读书,再想想国内的学校,哎,真可怜。West Herts College在Watford有五个校园,每个校园都有良好的设施,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游泳馆、健身房、壁球场……这些场馆都是免费向学生开放的,当然更不用提计算机房和图书馆啦。所以在每天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以外我们也不怕无事可做啦!

第一天的考试把我分到了中级班,课堂内容主要是学习IELTS和 PET英语。我们班共有5位老师,分别是:Andy(IELTS阅读和写作)、John Bush(IELTS听力和口语)、Barbara(PET阅读和写作)、Gloria(PET听力和口语)和Dominic(PET自习)。Mr.Andy是一位刚刚毕业不久的大男孩,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别看他年龄不大,却有了5年的教龄,我们总是喜欢在上课时与他开玩笑,而他的笑容同样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Mr. John 是一位50多岁的老教授,他是纯正的白种人,那雪白的头发,让人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由于他是口语老师,自然与我们交流的机会很多。但也许是年龄的原因,一些时候他对中国历史的看法有点不能让人理解,于是便有了我和Wilber“并肩做战”同John理论关于八国联军侵华问题的故事。不过他对我们这些中国的学生还是非常友善的,我们也跟他了解了不少英国的历史;Ms. Barbara 是所有老师里面最严肃的一个,也许是教阅读的原因,相比起来她的课有点压抑,我们需要认真的读着那些几千字的文章,从中找出相应的答案;Ms. Gloria的敬业精神是我们每一个都值得佩服的,虽然已经有8个月的身孕了,但她还是认真的给我们上着每一节课,我敢保证在国内绝对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她很幽默也很活泼,她的课是我们最喜欢的,也是我们最担心的,因为她曾经为了让一个同学明确High jump 和 Long jump的区别而挺着她的大肚子一再的蹦来蹦去!所以在她的课上,你可以常常听到同学们的大喊:“Take care!”;Mr. Dominic有一头金黄色的头发,而且是贝克汉姆的头型哦,他是女生中间公认的帅哥,而且十分有绅士风度。开始我总是记不住他的名字,Xixi就告诉我:“你试着从后往前读就可以啦!”我试了一下:“立刻倒霉”!真是绝了!

和在电视里看到的一样,国外的课堂就是与国内的不同,一个班上最多不超过20个学生,每个人都有与老师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尽情的发表个人意见,可以毫无顾虑的与老师争辩,可以尽情的说和笑,因为老师告诉我们:课堂是我们展现自我的最佳时机!

三、“我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

就在我到达英国的第二天,听说了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消息,作为一个远离祖国怀抱的中国学子,那种激动和兴奋的心情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当天晚上我找到了其它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一起在学校附近的大草坪上开Party,为祖国、为北京祝福。我们高举着国旗,大声的唱《歌唱祖国》,我们的情绪感染着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许多外国朋友也加入到我们的行列,大家尽情的唱尽情的笑尽情的跳。当国歌声从Tim的口中传出时,大家变的安静了,唱着国歌,激动的眼泪也在眼眶中流出。我们都是17、18岁的高中生,都是第一次出国留学,虽然现在远离祖国、远离北京、远离父母,但我们的心永远都是与祖国紧密相连的!我们也有想家的时候,当国旗在手中传递的时候,我们更加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哭成了一团,这眼泪包含了想念,祝福和快乐,但更重要的是自豪“我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

就在那几天不论我们走在哪里,都会觉得到处是羡慕的眼光,许多英国朋友都会友善的对我们说:“Congratulation ,China!”特别是在伦敦唐人街更是热闹极了。听说那天晚上舞龙舞狮队都出来了,真是难以抑制兴奋的心情呀!

就在我来英国以前,许多朋友曾都对我说,自己在外边要小心,中国人经常会受到歧视,但是当我真正到达英国以后,发现在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Yizhen对我说:“其实中国人受到歧视往往是因为素质不高造成的!”所以就在我刚刚到达英国的时候,朋友们就告诉我:“佳子,要记住不可以给中国人丢脸!”当时听了真的是一阵感动,突然感觉到,留学生的素质就是不一样,同时也告诉我自己一定要做的最好,给中国人争光!

四、特别的英国人

对英国人下定义挺难的,因为与他们沟通实在不易。也许是地理条件的封闭,也许是英国有着称霸过世界的鼎盛时期,英国人普遍自傲、冷漠、不愿闲聊,但却乐于助人。当你手拿地图,在伦敦大街上徘徊张望的时候,肯定会有人上来问你“ May I help you?”但是给你提供帮助以后马上又恢复冷漠的态度。但是如果你幸运的话还真能碰上少有的热情英国人,有次我在牛津向一位老者问路,竟然得到一大块巧克力作为相识的礼物!

英国的绅士全世界有名,他们处事彬彬有礼。但这种风度与礼貌就是一种屏障。其实英国人的冷漠不仅仅对于外国人,英国当地人之间也是如此。在社区的公园里,每天散步的人都彼此认识,但是仅限于打个招呼,很少见到两个人坐在一起聊天。公园的一溜长椅上,往往每个椅子上就坐一个人。即便是坐两个人,也是各坐一头,中间空着。

英国人善于创新,也非常守旧,很多地方令人费解。全世界大多数国家车辆靠右行驶,英国人始终我行我素,采取左行车,使英国人出国或是外国人到英国人都感到十分不便。英国1971年才开始采用十进位币制,当地的售货员至今还习惯找零钱从最小的单位起逐个凑整数,费时费力。

作为一个外国人,英国当地的风俗是必须要知道的:

英国人不喜欢大声喧哗,也忌讳众人面前相互耳语,与他人谈话,也要保持一段距离;

英国人注重礼节,Please 、Thank you是最常用语 ,Lady first更是人人皆知的行为准则;

英国人互相约会要提前一周左右,一般先用电话联系好。他们对自己的时间习惯于有条有理的安排,随便打乱和改变计划,或者轻易辞掉约会,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和失礼;

到英国人家里做客,早到是被认为不礼貌的,准时赴约、餐后1小时告别是最好的方式。当然在赴约时别忘了带一些小礼物给女主人;

英国人忌讳说谎,即所谓“你不必说出全部的真话,但你说出来的必须全是真话。”表达意见时不必拐弯抹角,英国人喜欢一个反对者远胜于一个奉承者;

英国人相信13日又恰是星期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

五、伦敦-----世界上最酷的城市

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作家Samuel Johnson曾经这样赞誉伦敦 “If you are tired of London, you are tired of life 。”“如果你厌倦了伦敦,你就厌倦了生活。”如今时过境迁,日不落帝国已是昨天的烟云,但伦敦风采依旧,充满着浪漫与传奇。就在我双脚踏上伦敦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一定会为这个城市着迷。

在我看来,真是很难说清楚伦敦到底属于哪一类的城市:因为它实在是太全面了,我只能这样形容它:伦敦是世界上最“酷”的城市。

伦敦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城市:历史悠久的伦敦塔桥,举世闻名的白金汉宫,壮观威严的议会大厦,蜿蜒曲折的泰晤士河,闻名遐迩的大本钟,富有特色的旧式街道,默默的向你诉说着伦敦的昨天……

伦敦是一个博物馆的聚集地:它以众多高水平的博物馆、美术馆享誉世界。国家美术馆河泰特美术馆保存了英国重要的国家级艺术品,几乎囊括了所有世界顶级画家的真品。大英博物馆更是举世注目,里面藏有无数世界级珍宝,馆藏量堪称世界之最……

伦敦是一个典型的国际化大都市:如果你想真正的体验浓郁的英国风情,伦敦会让你失望,因为这里汇聚了万国风情。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学生和定居者汇集于此,令你有国际公民的感觉。当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的时候,不必惆怅,你肯定能在伦敦找到家乡的影子,不妨去趟唐人街,看本中文刊物,吃口家乡饭菜,解解思乡之愁……

伦敦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城市:历史上许多名流、学者在此留下了生活和工作的印记,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像莫扎特、马克思、恩格斯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都曾在这里居住并且创造了不朽的业绩……

伦敦是世界上著名的购物天堂:Regent Street、Bond street、Oxford street是闻名的三条商业街,汇集了世界各地的高级名牌商品,新颖的店铺装潢和艺术般的陈列,会让你不虚此行……

伦敦是世界上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它在世界上最早使用地铁,最先出现铁路和火车,最早使用公共汽车,出租车服务甚至在300年前就已经出现。令人称奇的是伦敦每天行驶着数百万辆机动车,居然没有一处交通岗,红绿灯有条不紊地调节着整个伦敦的市内交通……

伦敦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艺术之都:暂且不说国家剧院、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皇家歌剧院这些大牌演出场所的顶尖演出阵容,也不提OASIS和辣妹风靡世界的表演,更别说闻名于世的POP、摇滚和爵士乐,单单是伦敦夏日的露天音乐会就可以让喜欢音乐的朋友心满意足……

六、保守的牛津

在伦敦的西北方向有这样一座小城,虽然它只有11万人口,但是它在世界上的名声却比许多百万人口的大都市还要响亮。这是因为:此地拥有着英国乃至整个英语世界最古老的学府-----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800多年来这座举世闻名的大学一直是英国的文化重镇,因而也享有“英国雅典”的美称。

牛津大学是汉语中唯一采取意译的英国市名(剑桥只算半个意译)。它的发音的英文含义是“牛可以涉水过河的地方”。所以至今城徽上还画着一头牛,牛蹄踩着波纹般的水流。传说牛津城的创始人是一位撒克逊女王,名叫弗莱兹怀德。她曾经乞求上帝救助她生病的丈夫,许愿建一座修道院来报答。于是在泰晤士河畔出现了一座修道院,这大约是八世纪的事情了。从此,就在这座修道院的墙外,一点点扩展成牛津城。

牛津大学是由35个学院组成的联合体,共有1.4万名学子,其中近三分之一是研究生。这些众多的学院遍布全城,其古香古色的楼堂殿塔构成了牛津的主要景点。尤其是学院建筑上那一排排、一行行像石笋般挺秀的塔尖布满天际,是牛津景色的精华,为该城赢得“塔城”的雅号。牛津的街道简直就是连接各个学院的校内街道。街上到处可以看到那些戴着眼镜,腋下夹着书包的年轻学生来去匆匆的情景。我去的那一天恰逢大学的毕业典礼,所以满街都是穿着学士袍的人,更充满文化城的特色。

作为文化气息浓厚的大学城,牛津自然也拥有众多的文化设施。在牛津的Broad street,有一家叫做“布莱克韦尔”的书店。有人说,到了牛津而不去逛布莱克韦尔就等于没有到过牛津,可见这家书店的影响力之大。从外面看,其貌不扬,只是三层楼加上半层阁楼的旧楼房。但里面甚为宽敞,高高低低,上上下下,分门别类,到处是书,就像进了书的海洋。它的库房里竟然存有20多万种书籍。在书店的电脑上,可以查找任何一种当代出版物的资料----作者、出版社、定价、是否缺售再版。

高质量的书来自高质量的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就是其中声誉卓著的一家。它创立于1478年,名列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以出版词典、参考书、英语教材和学术著作而闻名。英语学生几乎人手一册的《牛津字典》就是出自这家出版社。他们曾花了近50年的时间,出版了12卷的牛津英文字典。它是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英语词典,至今无以比拟。

牛津市中心坐落着古典式的谢尔登尼安大剧院。这座古老的剧院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但它现在的主要任务不是供演出,而是用于学术报告和庆典活动。每年夏季学期结束的时候,牛津大学在这里集会授予毕业生学位。学位的颁发仪式极其隆重。毕业生都戴着饰有流苏的方帽,穿着袈裟似的学袍。德高望重的老校长也身着传统的长袍亲自主持晋封仪式。他会手持圣经,轻轻地扣向年轻学士的学士帽……新一代的牛津人就这样诞生了。

七、激进的剑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浪漫奇才徐志摩写的一首《再别康桥》,他以温柔多情的笔调,深深的抒发了对剑桥的无比眷恋和美好回忆。我对剑桥(Cambridge)的了解和渴望也是由此开始的。

当我一下火车,看着周围到处都是背着书包赶着上学的学生时,突然觉得这里的空气就凝有一种学习的气氛。我总是开玩笑的对剑桥的朋友说:“你们在这里如果不认真学习简直对不起这里的空气!”

徐志摩说过:“剑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而剑河的确是小城风光最佳的所在。”碧绿秀丽的剑河,倒影清流,永远是那样的徐缓,那样的有韵味。河上小舟与凫鹅共游,两岸垂柳与紫枫争艳,多么清逸明媚的一幅风景画。河西,剑桥人称为后背(Backs),其实就是沿河绿地,诸学院的后花园。这里不见一座建筑,草地像一块块翠玉,一幅幅绿毯,绿的清凉,绿的可爱,绿的让人想在上面滚一滚。河东就是各学院了。他们大都沿河而建,点缀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沾尽剑河之灵秀,也是剑河的精华风情所在吧。

人们都说,剑桥的科学精神是求真,而艺术精神则是求美,所以每个学院的建筑都有独特的风格。如果你想真正的欣赏剑桥的风光,我建议应该乘坐着小船,一边享受Punting带来的乐趣,一边观赏着那几所古老而美丽的学院,让我们从南到北,沿河而游吧: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Peter house----剑桥最古老的学院。那古铜色的苍老建筑使人想起它度过的七百年悠悠岁月。其北面是Queen’s College,它的校园最为瑰丽。但它最有名的建筑则是跨过剑河的一座木桥,又称“数学桥”。传说它是利用数学原理造成的,没有用一个钉子。后人拆开,想探求其中的奥秘,结果无法复原,无奈只好求助于铁钉。

就像国王与王后形影相随一般,King’s College也与Queen’s College比肩而立。瞧,远处那尖塔林立的宏伟建筑就是学院的礼拜堂,它是剑桥最大最美的建筑。这所教堂是垂直式,也就是晚期哥特式的建筑,高旷的厅堂,华丽的落地大窗,16世纪的五彩玻璃以及精美反复的石雕,处处呈现出不朽建筑的精粹。

经过秀致高贵的克莱亚学院就是声誉最隆成就最高的三一学院了。走近高耸凝重的大门,是豁然开阔的方庭。大草坪的中央竖着一座六角形亭式喷泉。淙淙的水声,是幽静方庭中长伴的音乐。礼拜堂内有六尊石像,纪念三一之子培根、牛顿、丁尼生等人。

与三一学院相连的就是享誉中外的康桥了,在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远望康桥是完整无缺的,但是当你真正走到桥上,把手放到桥上每个圆球的后面就会发现他们缺少三分之一。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修建康桥的时候,英国政府有这样一项规定:凡是完工的工程,政府需要收一笔很可观的费用,但当时剑桥的经济是不允许缴纳这笔费用的,可以为了方便学生们的通行 ,有不得不修建这座桥。所以聪明的剑桥人就想了这样一个办法,既不影响桥的美观又避免缴费。

剑桥什么事都讲传统,但它永远容忍甚至鼓励新的尝试。剑桥的魔力是“传统中一直有变动,在变动中又维系着传统。”其实剑河就是剑桥最好的影子。剑河的水长流不息,无时不在改变中,但是她永远是剑河,剑桥永恒的化身。

八、在麦当劳工作的日子

虽然只在英国呆两个月,但我还是决定去找一份工作。一是想真正的体验一下留学生的生活,二是想锻炼一下口语。

在英国,政府是允许留学生打工的,但是需要先去相应的部门领取打工卡,而且要去税务局注册。因为在老板往你的帐户里划工资的时候,他们扣除了一部分的税金,当你辞掉这份工作以后,可以去税务局把税金领回。在英国发放工资的方式有两种,如果你在麦当劳、肯德鸡、咖啡厅或者超市工作,经理会每月定期的把工资直接划的你的银行帐户里;如果你是在中国餐馆打工的话,一般是每天或每周结帐,直接给现金。英国政府的规定是留学生一周只能工作20个小时。

在考虑之后我决定去离学校和家都不远的一家麦当劳找工作(Part Time)。为了提高口语水平,也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英国的风土人情,我决定应征收银员。在英国也是竞争上岗的,现在正是暑假,打工的学生特别多,竞争也就相对激烈一些。这家麦当劳有好几位经理,最大的经理Andre是一位当地黑人,他和蔼可亲;负责人事的经理是一位香港人David(他已经在英国呆了十几年了),虽然不会讲国语,但很有亲切感,毕竟都是黑头发的黄种人嘛!申请工作的步骤很复杂的,首先你可以在麦当劳店里向经理要一份申请表,填写你的个人资料,工作经历,联系方式,以及应征的职位和时间安排等等,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了。记得David打电话通知我面试的时候我正在上课,手机突然发出悦耳的音乐,顾不得向老师解释,我就捧着手机冲出了教室,当时真的很开心,他通知我第二天早上9点见。面试的地点就在麦当劳,开始问了一些普通的问题诸如个人资料和爱好等等,别看David是香港人,但是他和我一直都是用英语交流,(他的英语说的简直棒级了,声音都富有磁性!)这算是在检验我的英语能力吧。接着就步入正题了,问了几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选择麦当劳工作,你将如何处理一些问题等等。当时我很紧张,因为他的表情一直都严肃极了。当然也很着急,一直在想怎么样缓和一下气氛,终于让我遇到机会了。当时他问我:“你为什么选择在麦当劳工作?”我想了想说:“因为我喜欢麦当劳员工的微笑,我也希望能够将我自己的微笑送给每一位顾客。”终于看到David的笑容了,他笑着说你很聪明,我也笑着用粤语回答说谢谢,他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的说:“你会说粤语?”然后就去看我的个人资料:“你不是广东人呀?”我继续用粤语解释说:“我每年假期都会去香港看姥姥,自然会说粤语呀!”他很高兴,告诉我在Watford很少有广东或者香港人,更不用说会讲粤语的人啦,所以他听说粤语感觉好亲切。我也很开心的告诉他,如果你录用了我,我们就可以天天用粤语交流啦,他哈哈的笑了,要我回去等消息。两天后我接到了麦当劳培训的通知,要我去总店看录象(录象的内容是如何用每一种机器以及如何处理一些问题等等)。接下来就是两个星期的适用期啦。麦当劳对员工的要求比中国严格很多,除了必须穿工作服以外,还要求一律穿黑色皮鞋,而且不准穿高跟鞋和漏脚面的鞋子,还有不准带任何饰品包括手表、手机,头发不能露在帽子外面等等。

由于英语水平不错而且又会讲国语粤语,David同意我做收银员,大家都好羡慕,因为我是这个麦当劳里最小的也是唯一一位中国收银员,当然很自豪和兴奋啦!我的工作除了收银以外还要配餐,由于在中国我是麦当劳和肯德鸡的常客,所以当他们还没有教我我便自觉的做一些工作时,经理们都惊讶的看着我,向我伸出大拇指,其中的秘密我自己明白啦!

真正尝试之后才知道,原来收银的工作比我想象中的难多了,首先收款机上密密麻麻的英文缩写字母就需要让我认识一段时间,更不用说那些让人头疼的英文食品名字了,仅仅冰淇凌就有十几种口味!在刚刚开始工作的几天里,我总是频繁的改机,真是觉得对不起那些顾客,不过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竟然没有一位生气,还不时的冲我微笑,鼓励我,真的感觉好温暖呀!值得庆幸的是,麦当劳的同事们都对我很好,他们都很友善的帮助我,教我一些新鲜的东西。

就在我临走的那一天,麦当劳的朋友们还给我了一个惊喜,他们为我做了一个特制的汉堡包-----6层的巨无霸!我的天呀,简直要把我撑死了!

由于只在英国逗留了两个月的时间,所以对一些事情的认识还很肤浅,以上所说的也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和感受。但是必须要承认一点,这两个月来我是快乐的,是充实的,是幸福的。一年以后我还会踏上那片土地,继续我的旅英生活,我热切的希望那一天的到来……

嘉黎妹妹(转载)

在车上,她结识了一个年轻的推销员杜洛埃。这是一个穿着时髦,油腔滑调的情场老手,老于世故、衣着得体,很能够吸引一些涉世未深和举止轻浮的女性。对他的百般殷勤嘉莉深受感动,尤其是对芝加哥繁华景象的描述,使嘉莉倍感兴趣。分手时,他们相互留下了地址。嘉莉要去西凡布伦街找她的姐姐敏妮。 芝加哥在嘉莉的想象中是十分美好的,以为那儿满是金钱和欢歌。 但是,刚到芝加哥,她的梦想就破碎了。 姐姐住在工人和职员的住宅区,房间狭小寒酸而简陋,看得出姐姐的生活很拮据,这使初来乍到的嘉莉感到很沮丧。 第二天一早,嘉莉怀着朦胧的希望出门找工作,虽然她有些胆怯,但是美好的梦想和都市的繁荣的强大引力驱使着嘉莉东奔西走。眼前林立的高楼和一家家大公司显得财大气粗,使嘉莉感到高不可攀。可是,嘉莉还是鼓起勇气走进一家家公司和店铺,她希望总有一次实现她的愿望。但是,无论在绸缎铺、帽子店还是百货店、服装店,她得到的都是“不要人”的冷冰冰的回答。她慢无目的的走着,最后,好不容易才在一家制鞋厂找了份工作,算有了个着落。嘉莉想象着工作的美好,她想象着用那微薄的收入满足自己的欲望,她幻想着种种特权和享乐,她把一切可以买到的欢乐都想遍了。 鞋厂里的工作十分繁重,手脚不停地劳累一天简直叫人腰酸背痛,精疲力竭。嘉莉是新手,一直手忙脚乱,回到家里,早已四肢僵硬,动弹不得了。尽管如此,她所能挣到的工钱每周只有四块半,还往往受到工头的苛责或无聊青年的调戏,她丧气极了。更苦恼的是她还要把那微薄的工资的大部分交给姐姐作房租,这样,嘉莉就所剩无几了。 与此同时,杜洛埃正在豪华的酒店里同那些花花公子们夜夜欢歌,根本没在意嘉莉的存在。并且,他还得到费莫酒家的经理一是个成功人物,很有名气,交际很广的乔·威·赫斯渥的赏识。杜洛埃为了挤进上层社会而投其所好,嘉莉则在无意间成为他们口中的谈资。正当嘉莉悲叹自己苦命的同时,这种悲叹几乎如影随行地伴随着她。不久,嘉莉病了,三天后再去上班时,鞋厂已经把她辞了。她又开始一次次的东奔西走,但什么工作也没有找到,而她最后的一点钱也因为卖了顶御寒的帽子花光了,她不敢回家,怕姐夫汉森那冷淡的眼光,也怕姐姐虽然和气却透出懊恼的神情。她百无聊赖的毫无目的地在街上浪迹着。 正当嘉莉心灰意冷的时候,却与那个年轻的推销员杜洛埃不期而遇。 杜洛埃对嘉莉十分热情,请他到豪华的饭店吃饭,并邀请她看戏。嘉莉看出了他对自己的倾慕,她高兴而矜持地欣赏杜洛埃眉飞色舞的殷勤劲儿。当杜洛埃给她钱让她去买衣服、鞋子的时候,她虽然惭愧,但又没有勇气拒绝,她觉得杜洛埃是一个漂亮的好心的男人。嘉莉在接受杜洛埃的钱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金钱不是代表掠夺来的特权,而只代表一个人应得的报酬,即诚实劳动的回报。只有在这种场合才可以接受金钱。而嘉莉对金钱的道德意义的理解和一般人一样肤浅,认为“金钱是某种别人已经有了我也必须有的东西,”她手里拿着的钞票让她感到自己的境遇好多了。 回到姐姐家的时候,发现姐姐失业了,他们不能再留嘉莉住了。但是,嘉莉不想回到死气沉沉的家乡,不久,嘉莉接受了杜洛埃的建议,和他住到了一起。虽然开始的时候她还有些胆怯,但是欲望使她选择了这种生活。既没有回家乡,也没有找到工作的嘉莉,就这样开始了她的另一段生活。 其实,杜洛埃只不过是受到内心欲望的驱使,按常规玩弄一下女人罢了。嘉莉渴望着幸福,现在她又有一个安身之处了,杜洛埃为她花钱,带她出去玩。但是,嘉莉的心理上承受着很大的负担,虽然,她住着宽大的房子,过着舒适的生活,虽然她喜欢奉承,爱慕虚荣,但是心里的声音告诉她:她在堕落。就在这时候,杜洛埃把嘉莉介绍给他的朋友,费莫酒店的经理赫斯渥。 赫斯渥十分富有,在生意上春风得意,颇有能耐,家庭生活虽然缺乏宽容体谅和关心爱护,但靠习惯的力量和传统观念维系着,也算是安稳,儿女们也都长大了,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活动圈子,赫斯渥和妻子之间虽无爱情可言,但也无大的不满,虽然偶尔也有些艳遇,但是名利、权势、地位使他只能是逢场作戏,他必须维系住家庭的稳定。另一方面,他温和、宁静、自信、处世圆滑,对女士殷勤周到,他对嘉莉表示的那份恭维,是每个女人都会赏识的。 他一见到嘉莉,就迷上了她的美貌,为她神魂颠倒。而嘉莉也觉得赫斯渥更聪明,而且衣着得体,气度不凡,温文尔雅。相比之下,杜洛埃就显得相形见绌。为了取得嘉莉的好感,他寻机陪嘉莉去看戏,去散步,与嘉莉谈天说地,暗示自己对她的感情或自己生活的不幸……终于嘉莉感情的天平倾向了赫斯渥这一边。 嘉莉对赫斯渥并没有一丝邪念,她想象赫斯渥将能使她摆脱目前这种不体面的生活,她只是把他的爱当作一种美好的东西,想象着他们的感情会有更美好更高尚的结果。然而赫斯渥只想寻欢作乐,并没有打算负什么责任。他认为他的做法不会引起家庭纠葛和地位的稳固,嘉莉的爱只是增添了他生活的一份额外的乐趣。同时,杜洛埃虽然表面信誓旦旦地说要与嘉莉结婚,实际上只是在拖延,嘉莉心里也很明白这一点,因此觉得赫斯渥看起来更诚恳一些。 不久,由于杜洛埃的偶然推荐, 嘉莉在一次游艺筹款活动中扮演了《煤气灯下》罗拉的角色,由于她天生丽质,情感丰富并善于模仿,居然获得了成功。她惊人的才华,在金碧辉煌的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赫斯渥更加对嘉莉着迷了。她与赫斯渥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最终被杜洛埃发觉,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之后,一气之下离开了嘉莉,独自出走了。自由而孤独的嘉莉终于投入赫斯渥的怀抱。 赫斯渥虽然为嘉莉提出要求结婚的问题感到狼狈,但他对嘉莉的迷恋使他丧失了理智,在心醉神迷之中他什么都答应了。而这场恋情终于导致了一场家庭风波的来临。他的妻子工于心计,嫉妒心强,并且冷酷无情,关于赫斯渥和嘉莉的风言风语终于被他的妻子知道了,对于爱的妒忌最终变成了仇恨,她不断索要名下的财产并提出离婚,想使赫斯渥就范,而赫斯渥也担心这样做会使自己声名狼藉,一无所有,因为他过去慢慢积聚的财产都记在妻子的名下,如今要归她所有了,他感到忧心忡忡,进退维谷。 一天晚上,赫斯渥在烦恼中偶然发现酒店保险箱并未锁好,而里面有整整一万元钱。天哪,他要是有一万元钱就可以毫无顾忌地离开他的妻子,和嘉莉在一起了!一阵犹豫之后,他终于偷走了这些钱。决定带上嘉莉远走高飞。当晚,他以杜洛埃受伤要见嘉莉的名义将嘉莉骗出来,一同离开了芝加哥。 嘉莉和赫斯渥经由底特律、蒙特利到了纽约。虽然她对他的欺骗行为十分恼火,但是她是孤苦伶仃的,若是她不投奔他接受他的爱情她又能去别的什么地方呢?于是她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赫斯渥改名换姓,请来律师为他们主持婚礼,找到一所房子,卖了一些家具,他们就这样定居下来。 赫斯渥在芝加哥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可是在纽约,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他寻找职业,几次失败,最后只得到一家酒店投资1000元,与人合股经营。但是,生意并不像他想象中的赚钱,尽管如此,他仍佯装再增资加强他的营业,他们的生活大不如在芝加哥是那样风光,赫斯渥也找不到那种受到瞩目的感觉了。 这一切,天真的嘉莉都不知道,丈夫的盗窃行为她也不知道,她认为自己一生中第一次安顿下来了,也满足于当一个家庭主妇的生活。 第一个冬天就这样过去了。转眼三年过去了,赫斯渥的生意并不见有起色。嘉莉也渐渐为经济的困窘、服饰的寒碜、娱乐的缺少而忧伤起来。一天,嘉莉结识了万斯一家,在万斯太太的影响下,她又开始去看戏,向往那些美丽的服饰和所有浮华的东西,当演员的梦想又在她的心里滋长起来。 她现在觉得赫斯渥每天郁郁寡欢、沉默不语,已不再是年轻力壮、心情舒畅的人了。她开始觉得自己做错了事,也开始回想起那次实际上是强迫的私奔。后来,赫斯渥投资合股的酒店倒闭了,贫困落到了他们的头上,为生活发愁的阴云降临了。这使得嘉莉想起早年冒险闯荡芝加哥的日子,她实在是向往纽约的上层生活。而赫斯渥也不得不再次四处奔波寻找职业,可是在纽约他没有熟人和朋友,也没有做职员的经验,找来找去,一无所获,以前认识他的人,恭维他的人见了他都唯恐避之不及,最后只得待在家里,抱着剩下的钱节衣缩食的拖延起来。不久,他就自暴自弃,闯进赌场,以希望在那里寄托其赢钱的微薄希望。但是,很快就输得所剩无几了。这些凄惨的琐事侵蚀着嘉莉的心,她实在害怕过这种穷苦的日子,她不知道究竟自己要飘荡到哪里去,对丧失了自尊心的赫斯渥也不再抱有敬意了。于是,她决定出去,再去独自奋斗了。 现在,由于在芝加哥的经历,舞台成了嘉莉困难中最后的希望。嘉莉终于走出了家门,前往百老汇寻求职业,几经碰壁之后,她终于在加西诺戏院的合唱队谋到了个位置。由于嘉莉年轻貌美又有表演的天赋,不久,就由无名小卒成了合唱队领队,她逐步地向成功迈进。而赫斯渥却依然如故,每天待着看报,一直下决心找工作却总是一事无成,俨然一个累赘,生活的开支全靠嘉莉的收入。他们之间仿佛已丧失了相互交谈的共同基础,嘉莉已对他产生了厌恶之情。 嘉莉对这个家不再关心了,她对饰物的需求随着现实的发展而迅速增加, 她越来越喜欢购物、交朋友,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大,嘉莉越来越游离赫斯渥的生活了。 冬天来了,随着欠债的增多,赫斯渥到底决心要做些事情了。布鲁克林的电车工人在罢工,急需招雇司机。赫斯渥以为机会来了,于是前去求职。虽有警察的保护还是受到了工人的围攻,只好悄悄逃走,冒雪回了家。而嘉莉却在戏院又一次交上好运,薪水又长到35元了,她可以当演员了,连她的朋友奥斯本小姐也断定她要红起来了。这就使嘉莉更觉得自己应该离开赫斯渥,在奥斯本小姐的提议下,嘉莉决定搬出去住。 这一天终于来了。一天,当赫斯渥又去街上转悠回来时,发现屋里空荡荡的,嘉莉留下一封信,走了!她搬去和奥斯本小姐同住,把他抛弃了。赫斯渥颓然得跌坐在椅子里。嘉莉被自己的职业所吸引,渐渐地忘掉了赫斯渥的存在,嘉莉真的走红了。她担任了重要的角色,薪水已是每月150元了。剧评家的竞相吹捧使她获得了成功,她的照片也到登上了周刊。她的化妆室换成了专用的,甚至百老汇新开的威灵顿饭店也主动邀请她去住宿,借她的名声以引起注意。现在,嘉莉每天都收到一些信件,她的世界是这么光辉灿烂!她享受着金钱所能买到的种种奢侈豪华。那些上等地方的大门似乎都对她敞开着,这是她从前梦寐以求的生活,现在,一切都实现了。然而,在这种荣光下面,嘉莉渐渐感到的是一种空虚和寂寞。 赫斯渥仍然一事无成。如今他衣衫褴褛,瘦骨如柴,境遇堪怜,靠救济和乞讨为生,当年显赫的荣光已成为历史一去不返了。最后在严冬的一天晚上,躺在乞丐收容所的黑屋里,让煤气结束他的生命。这时嘉莉已经达到了那初看上去像是人生的目的,或者至少是部分地达到了,如人们所能获取的最初欲望的满足,已经进入了杜洛埃、赫斯渥原来代表的世界。可是,置身于豪华富贵中的嘉莉并不快乐,她觉得寂寞,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和微不足道了因为这里也并无幸福存在。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只善于感受而不善于推理的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是怎样误入岐途的。她常坐在窗边的摇椅里沉思、低吟、梦想……

  周记400字

最新推荐日记100字

更多
1、“记一次购物的经历”由小学生日记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小学生日记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记一次购物的经历" 地址:http://riji.chinazhaokao.com/riji100zi/7585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